
选择早晨浇水,水温与根系温差小,浇水不容易对根系造成伤害。下午地温高,一旦浇水,根系周围温度骤降,对根系不利,而且棚内湿度过大,极易造成根系周围病害的传播,以及沤根、营养吸收困难的问题。
经过一天的高温会把棚内因为浇水造成的棚温低湿度大小环境逐步改善,逐渐恢复地温,而且排湿气,降低病害的发生。
活水即肥水,多浇生物菌如菌乐美、木美土里;腐殖酸如修地生根、甲壳素类如施必得等有机类肥料,为植株提供营养,壮大根系,为丰产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浇水与透气蔬菜浇水后,水分占领了土壤中的空隙,使其中的空气被排出,而蔬菜的根系是需要呼吸空气的,空气供应不足会使根系窒息,轻则根系受伤,生长慢发育不良,重则根系褐变,毛细根死亡,甚至腐烂引发病害,发生死棵。尤其是在一些土质较黏的菜地中,黏土地原本透气性就较差,一浇水其透气性会进一步恶化,这便是冬春季棚室黏土地一浇水蔬菜嫩叶就变黄的原因。
在浇水之前一定要收看天气预报,不但要选择晴天浇水,还要保证浇水后有2-3天的晴天,以避免浇水后遇到阴雨天气,导致棚内湿度增大,地温降低,病害多发,深冬季节更需要注意,在连阴天后骤晴的前两天,也不适宜浇水,应先提高棚温和地温,使植株基本恢复正常再浇水。要看土壤墒情,如果在大棚土壤不旱时浇水,不但不利于提高地温,而且还容易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致使根系缺氧,造成沤根,出现黄叶现象。
蔬菜生长适宜的日平均地温在22℃左右,而冬春季节,大棚内陆温多在15℃-20℃蔬菜大棚浇水的五浇五不浇原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如果浇水过量或是浇水时机不对,就会使地温迅速下降,造成根系受伤,危及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因此,低温时浇水最好在上午拉天草苫后进行。覆盖地膜不但能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同时还能提高地温,加快蔬菜生长速度。
冬春棚菜要采用小水勤浇,或用水壶逐株点浇,可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又可防止棚内温度明显下降,湿度明显增加,从而抑制病虫害大量发生。蔬菜出现萎蔫、卷须不能正常伸挺时,说明已缺水,应及时浇水。浇水宜选晴天中午前后进行,浇后适当通风散湿,防止棚内湿度过大,造成病虫害发生蔓延。特别是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香瓜蔓枯病极易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