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空娱乐-在线。安徽金融监管局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落实金融监管总局精准投保理赔工作要求,一以贯之强化农业保险监管,不断提高辖区保险业合规经营水平,积极支持辖内农业保险业务扩面提标增品,开展试点创新、聚焦关键主体、强化执法检查、延伸服务内涵,确保国家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为安徽省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有着重要的使命担当。农业保险是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安徽金融监管局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防灾减损、经济补偿以及恢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保险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2020年洪涝灾害、2022年干旱灾害、2024年特大暴雨等大灾,2020-2024年,全省农业保险累计赔付216.88亿元,切实发挥了兜底保障作用。
扩大覆盖面,大宗作物愿保尽保。2009年政策性农业保险正式开展试点以来,安徽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连续10年将农业保险纳入民生工程,推动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2016年,安徽粮食作物承保面积已达到1.03亿亩,覆盖率超过95%,成为全国第一个大宗农作物承保过1亿亩,实现“愿保尽保”的省份,农业保险“低保障、广覆盖”的阶段目标率先达成。2024年,全省农业保险为942.1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金额2155.3亿元,同比增长2.65%,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0%左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丰富产品体系,精准供给愿保可保。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强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各类农产品发展,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为更好地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安徽金融监管局指导辖内保险机构积极对接需求,针对各地资源禀赋开发特色农险产品,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鸭苗价格指数和“商业保险+互助组织”淡水养殖保险等试点。在各保险机构加快实现“一县一品”的同时,指导安徽省保险行业协会围绕茶叶、大棚蔬果、淡水养殖和果树等4大类重点特色农产品制定并发布9款省级示范条款。2024年,全省备案通过特色农产品保险124个,特色农险保费规模达19.84亿元,同比增长26.28%。
提高保障程度,提标解渴愿保足保。2024年,安徽金融监管局联合安徽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调整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的通知》。此次政策调整,不仅实现了全省所有种粮、种豆市县全覆盖,将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小农户等全体农户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都纳入保障范畴,而且保险标的涵盖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个品种,涉及六个险种。政策落地后,全省主要粮豆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保障水平将显著提升:稻谷保险金额提至1000元/亩,小麦实行阶梯化保险金额,定为860元/亩、1000元/亩两档,稻米保险金额提至1000元/亩,大豆保险金额提至700元/亩。与此同时,保险费率进一步降低,全省分地区分档设置差异化费率,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费率最低档为3.38%,玉米完全成本保险费率最低档为5.1%,大豆完全成本保险费率为5%。一升一降之间,既强化了农民种粮的风险保障,又未增加农户的保费成本支出,将愿保足保稳步落实。
“农险+”助跑农业现代化。2022年,安徽金融监管局会同省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方案》,以农业保险作为纽带、依托、链接和路径,深化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工具联动,形成“政银保担基”紧密合作,产业链、供应链、资本链、政策链多链协同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将农村金融服务多头对接变为单点对接,实现“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网通办”,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截至2024年底,安徽省保险机构在安徽已设立1万余个村级“三农”保险服务点,将8000余个村级“三农”保险服务点升级为“乡村振兴保险(金融)服务窗口”,制定标准化建设方案,实施“六个一”标准,配置近2万名乡村协保员,通过“农业保险+担保+信贷”模式,为超1.5万户(次)新型农业主体获得贷款超70亿元。
作为保险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安徽积极推进农业保险与农村扶贫深度融合,研究推动符合安徽省情的特色试点政策落地实施,防止因病、因灾返贫,助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积极推行“防贫保”综合保险。2021年,安徽金融监管局联合省财政厅、扶贫办等5部门印发文件推出“防贫保”产品,科学设计“特色险、健康险、意外伤害险和若干民生保障”的“3+N菜单式”自选保险产品,为安徽农村产业发展、贫困边缘群体提供综合性、一体化风险保障支持。当前,“防贫保”已实现在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县区全覆盖,为189余万户次脱贫户和监测帮扶对象提供特色种植养殖风险保障超800亿元,为1200余万人次提供健康险、意外伤害险等风险保障,受益农户约18.8万户次。
创新开展“蓄滞洪区农业补充保险”。针对安徽省蓄滞洪任务重、波及人口多的特点,联合省财政厅、水利厅等6部门印发文件,综合运用蓄滞洪区政府补偿和农业保险政策工具,强化特殊年景兜底保障功能。在蒙洼、邱家湖等11处沿淮蓄滞洪区的试点地区内,将区内受灾符合政府补偿的农作物、经果林、特色养殖等纳入保险范围,与政府补偿形成合力,弥补农户灾损缺口,加快蓄滞洪区灾后恢复农业生产。试点以来,开发蓄滞洪区种植养殖类补充险种20余个,为近29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