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利娱乐-网址,4月18日,2024济源第二届种业菜花节暨王屋种谷论坛活动在坡头镇毛岭村开幕,活动现场,中原农谷管委会和济源示范区管委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会领导为“中原农谷(济源)蔬菜制种基地”揭牌。
“举办这次活动,旨在以‘花’为媒拓展农业功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宣传推介济源。这是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具体行动;是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擦亮济源蔬菜种业这张特色农业名片的重要举措。”会上,济源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表示,力争建成中原农谷发展联动区,把小种子做成富民大产业。
作为一场促进互鉴、凝聚共识、贡献智慧的盛会,这场活动缘何诞生,济源蔬菜制种产业发展有怎样的示范意义,有哪些观点激发共鸣?
以往,提到济源你会想到什么?河南的袖珍小城?愚公移山故事发祥地?而如今,济源的蔬菜制种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济源“新标签”并成功出圈。
济源发展蔬菜制种产业已有近30年历史。近年,济源建成了河南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杂交洋葱种子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成功创建国家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济源蔬菜制种产业发展进入了种子基地建设的“国家队”。
农业要发展,种源是关键。济源多山地,沟沟坎坎多,素有“七山二岭一分川”之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反倒成了蔬菜种子的理想产区。
有专家点评,济源特有的自然优势为蔬菜杂交制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冬春光温适宜、昼夜温差大减轻了病害,种子商品性高,种子收获期雨水少、光照充足利于成熟,多为红、黄黏壤土和密布山区供水网,为蔬菜制种提供高产条件。
其中,轵城镇利用南部岭区优势,大力发展蔬菜制种产业,现有45个村种植蔬菜制种,全镇蔬菜制种总面积9500余亩,品种主要以白菜、萝卜、甘蓝、洋葱为主,已形成源沟、赵庄、卫沟、丁斗、彭庄5个千亩基地。
正是因地制宜选对了产业发展的道路,济源现在已有超50%的村发展蔬菜种业,且辐射济源周边焦作沁阳、温县等地,惠及1.2万农户,带动农民年增收2.8亿元,户均增加收入2.3万元,已成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说起济源蔬菜制种产业,有一位传奇领军人物,他就是侯三元。作为蔬菜制种产业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侯三元将这一传统产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资料显示,侯三元,男,汉族,1955年11月生,中共党员,济源市绿茵种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近年,侯三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营模式,通过科技创新,建成了河南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良种繁育基地、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把小种子做成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陆续带领王屋、大峪、下冶、邵原等镇的1.5万余户农民走上了小康路。
此外,侯三元专注于蔬菜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白菜、甘蓝、花椰菜等十字花科杂交种子生产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
经过两年来的努力,济源蔬菜制种企业发展至26家,基地总面积达5.93万亩,产品涉及30余类、1000多个品种,年产蔬菜种子380万公斤,占全国蔬菜种子总需求量的8%,占大宗蔬菜种子总量的20%,其中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5%,可满足3000万亩商品蔬菜用种需求。
正是有了一群像侯三元这样的“领头人”,济源蔬菜制种的产业发展之路才走得稳,走得远。
济源高度重视制种产业发展,出台了《济源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在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蔬菜保险方面有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022年,济源启动实施了“蔬菜种业振兴行动”,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市委书记庄建球亲自担任组长,提出“三年达到六万亩,五年十万亩”发展目标,每年新增一万亩以上,2028年蔬菜制种面积达到10万亩。
2022年8月,济源出台了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以“十字花科、百合科、葫芦科”蔬菜制种为主,每年新发展1万亩以上,2025年达到6万亩,2028年达到10万亩。对新流转土地发展蔬菜制种的种植户、新型经营主体等,给予每年每亩200元的奖补,从2022年秋季开始连补3年。
其中在政策扶持方面,按照《济源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新发展面积给予一定的奖补,对新流转土地发展蔬菜制种的种植户、新型经营主体等,给予连续3年、每年每亩200元的奖补;制定规模种植大户奖补,对新发展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80亩以上、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的奖补;对于超过500亩的,一事一议奖补;制定农机补贴,大力推广蔬菜制种移栽、收割、脱粒等农业机械,在国家、省补贴的基础上,示范区财政部门再给予20%的比例补贴。
此外,济源强化科技创新攻关,引进了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洋葱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山东泰山学者吴雄研究员及科研团队,建成了国内首个长日照洋葱杂交育种分子实验室。
除了硬核的数据,济源也获得了中国农科院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周若辉,中国种子协会会长张延秋的高评价:济源在产业结构调整、水利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攻关、种子市场管理、家庭农场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济源国家蔬菜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发展,为民族种业振兴和保障“菜篮子”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
4月18日,在王屋种谷论坛活动中,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乡村振兴传播大使杨建国盛赞济源是全省乡村振兴的三个标杆:济源是种业全链条、全生态发展的全省标杆;济源是乡村建设的全省标杆;济源是农民增收的全省标杆。他认为,济源从蔬菜种业的角度,在全省真正率先做到了种业破题、成势!
蔬菜制种一头连着农户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实底子”。记者还从本次菜花节上获悉,2024年,济源全市蔬菜制种达到5.9万亩、十字花科蔬菜种子年产量预计将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杂交洋葱育种实现新突破,具有“济源芯”的新品种达到5个以上。
2023年10月25日,王凯省长到济源调研,明确指出:将济源蔬菜制种基地纳入中原农谷大盘子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平台,享受中原农谷相关政策。